民族團結之花盛開 北京喜迎民族健身操全國賽
6 月 17 日,2025 年民體杯全國民族健身操比賽在北京大興區體育中心拉開帷幕,來自全國 11 個省區市的 150 余名運動員身著民族盛裝匯聚京城,以律動詮釋團結,用舞姿共筑夢想。這場由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、北京市民族宗教委等單位聯合主辦的賽事,首次落地北京,不僅成為民族體育競技的舞臺,更成為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實踐。

傳統與現代交織的體育盛宴
賽場上,運動員們將彝族的火塘舞、傣族的孔雀元素、蒙古族的騎馬韻律等民族文化符號融入健身操動作中,既保留了傳統舞蹈的韻味,又展現了現代健身的活力。內蒙古代表團帶來的《草原牧歌》將搏克手的力量感與健身操的節奏感完美結合,貴州代表隊的《苗嶺歡歌》則通過銀飾碰撞聲與音樂的巧妙配合,演繹出山地民族的靈動。值得一提的是,北京市民族健身操團隊表演的《石榴籽一家親》以 “56 個民族心連心” 為創意,通過隊形變換拼出石榴圖案,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。
zoty中欧体育,中欧体育,zoty中欧体育,中欧体育以賽促融的創新實踐
本次賽事首次與北京市第二十屆民族健身操舞大賽穿插進行,全國高手與北京千余名基層愛好者同場競技、互學互鑒。來自新疆的選手阿依古麗在觀摩北京高校組表演后表示:“北京的年輕人將街舞元素融入民族健身操,這種創新讓我深受啟發,回去后我們也要嘗試把維吾爾族的旋轉技巧與現代舞蹈結合。” 賽事組委會還特別設置 “文化體驗區”,展示各民族傳統體育器材,如苗族的射弩、土家族的高腳競速桿,吸引眾多參與者駐足體驗。
從賽場到生活的團結紐帶
在為期三天的賽事中,運動員們不僅切磋技藝,更結下深厚情誼。云南代表團與甘肅代表團因同住一棟樓,自發組織 “民族文化夜”,分享普洱茶與蘭州牛肉面的故事;來自臺灣的大學生運動員林欣怡在觀看北京代表隊表演后,現場拜師學習《皮筋新唱》的編排技巧,并計劃將這種融合傳統童謠與健身操的形式帶回臺灣推廣。正如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司長在開幕式致辭中所說:“民族健身操不僅是身體的律動,更是心靈的對話,它讓各民族兄弟姐妹在同一片場地上感受文化的共鳴,在同一個旋律中凝聚團結的力量。”
傳承與發展的時代使命
本屆賽事特別增設高校組,吸引清華大學、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學子參與,推動民族體育在青年群體中扎根。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順義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帶來的《皮筋新唱》,將傳統跳皮筋游戲與現代音樂結合,萌趣的表演贏得陣陣掌聲。北京市民族宗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未來將通過 “民族體育進校園”“社區健身操推廣” 等舉措,讓更多人感受到民族傳統體育的魅力,使民族團結之花在京華大地常開常盛。
隨著柔力球、舞龍舞獅等單項賽事的陸續展開,2025 年北京市民族傳統體育系列活動正以體育為媒,書寫著 “各美其美、美美與共” 的新時代篇章。正如賽場上那面由各族運動員共同繪制的 “錦繡大中華” 長卷所展現的 —— 當 56 個民族的心跳同頻共振,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便有了最堅實的根基。